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团学动态 >> 正文

团学动态

了解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林学院暑期三下乡赴晋中市太谷县河西村社会实践队实践纪实

时间:2023年07月14日 12:53  作者:王悦  点击: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农村绿色产业、感受乡村农民生活状况、助力推动乡村振兴。2023年7月9日,在博鱼APP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吉意斌、园林系副教授石玉琼和2021级辅导员吴佳睿三位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博鱼APP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山西农业大学赴太谷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杨邑乡河西村调研乡村特色产业,对河西村当地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发展进行了解,对当地村民发放“乡村振兴现状调查问卷”,了解乡村发展现状,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赴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河西村出发前合影

当团队来到大棚的时候,农民早已开始了今天的劳作。经妇联主任介绍,河西村种植业以种植玉米、黄瓜和普罗旺斯西红柿为主,团队首先进入的是种植黄瓜的大棚,在与农民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了黄瓜的种植方式,知道了黑色地膜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杂草和抗旱,防止病虫害的方法是施用烟雾剂。走出黄瓜大棚,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大片玉米地,农民伯伯向队员们介绍了灌溉方式、秸秆的作用是打碎后还田来增加土壤肥力。在河西村书记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种植普罗旺斯西红柿的大棚,进行了番茄采摘活动并且品尝到了美味的普罗旺斯西红柿。随着太阳慢慢升起,蔬菜大棚中的温度逐渐上升,可以看到这些劳作的农民们汗水早已浸湿衣服。据了解,村民有自己的土地,自己建棚,村里统一规划,农民两个人负责一个棚,365天都在棚里工作。河西村书记总结道“种地看天,种菜看行情”,例如:当遇到下雪天气时,农民需要提前去大棚,在棉被上再盖层塑料膜。遇到下雨天时,要及时检查棚室各项设施,如通风口是否关严、棚膜是否有破、棚前排水渠是否畅通等,如果在连续阴雨天气下,要在大棚的放风口处设置挡雨膜。

实践队员向农民学习如何种植黄瓜

实践队员们观察蔬菜大棚里的植物

晋中市太谷县河西村是全县最大的规模养殖村,是现代化养殖的示范基地。团队走进养鸡场,看到了现代化的养殖技术,用机器加工饲料,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在与河西村书记交流中了解到,养鸡场的机器正在逐步实现现代化,例如:自动化养鸡设备、鸡笼设备、蛋鸡饲养设备、清粪系统、饮水系统等,实现了一个人就可以管理一个鸡棚,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据了解,养鸡场一共有10个鸡棚,每个鸡棚有三万左右只鸡,每只鸡从鸡苗到下蛋需要投资45元,还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机器,需要投资大量的金钱,投资风险很大。但是,养鸡场的收入是相当不错的。行情好的话,一年就可以回本。河西村书记说到:“鸡场要全面实现现代化,吸引当地人才留在养鸡场,让鸡场变得更好。同时,鸡饲料的出售将不止局限于本村,将逐步向山西省各个地方出售,解决饲料浪费这一问题。”最让实践队员们惊讶的是鸡场很凉快,而且基本没有味道,可见这里的排风系统和湿帘降温系统十分先进。现代化技术节省了很多人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

在充分了解河西村的乡村产业后,团队成员进行了走访调查问卷,询问当地村民乡村振兴的现状,实践队员走访各家询问河西村的现状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一开始,实践队员们不好意思与村民进行交流,在村民们热情的感染下,大家很快地完成了此次调研,充分了解到了这个村庄的优势与不足。优势是河西村有自己的绿色产业和养殖业,农民可以依靠自己的双手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村书记待人和善,当村民遇到纠纷时,帮村民进行调节等,不足是当地人才很少,当地人才都选择去城里或县里上班,很难向当地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养殖场工作人员的年龄都在45岁以上,大部分在55岁以上,老龄化严重等。现代社会掌握农业科技知识非常重要,振兴农业需要科技手段,更需要科技人才。村书记提到,下一步他们将完善种植养殖现代化,吸引人才,让河西村变得更好。

图为实践队员向村民了解乡村振兴现状

此次“三下乡”活动对农林学子有着重大意义。习近平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写到:“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此次活动,实践队员走进绿色大棚、了解乡村产业,促进实践队员厚植爱农情怀;走进养殖场,体会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促进实践队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调研村民意愿,认清乡村振新现状,提升实践队员沟通交流能力。这不是一次实践,而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农林学子投身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作为山西农业大学的学子,我们要始终牢记主席嘱托,做让习主席放心的青年人,自觉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做新时代有志向、有作为的青年。